史学研究()





史学研究,

1916年,袁世凯称帝仅仅83天,就在全国人民一片反对声音中郁郁而终,民国再次重建。

而当时中国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经此一事后却深有感触,他决定弃武从文,开始从文化上探究解决中国问题的本源。

图注:蒋百里(1882年10月13日—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海宁市硖石镇)人

1918年,蒋百里找了个机会,和好友梁启超远赴欧洲考察。这次考察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方面是代表国人近距离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另一方面是就近观察巴黎和会;还有一方面就是真正考察欧洲各国的文化。

但让蒋百里等人失望的是,此时一战已经接近尾声,而在稍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虽然是战胜国,却被迫割让各自权益给日本,根本没有战胜国的样子,消息传到国内,在北京爆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而中国外交官也拒不签署合约。

1920年蒋百里和梁启超回到国内后,蒋百里感受到国内汹涌澎湃的新文化运动,决定将欧洲考察的成果写成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向国人系统介绍意大利、法国、北欧各国是如何走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最后富国强兵的。

蒋百里希望通过欧洲的发展之路,来给中国文化复兴以借鉴。

蒋百里写完书稿后,就让好友梁启超为本书作序。

梁启超欣然接受,然后在他读完全书后,也是灵感不断,于是梁启超马上提起笔写下序言。

但是正是因为梁启超也对中国文化复兴有着特别多的感想,这一写就停不下来,等到梁启超抒发完感慨后一看仅序言就写了5万字,和原书字数差不多了……很显然这篇文章当做序言已经不合适了。

梁启超干脆把这篇长序言再次扩充,将其也变成一本书——《前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又单独为蒋百里写了一篇短序。

图注:梁启超

《前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后来被命名为《清代学术概论》,先在梁启超和蒋百里主编的《改造》杂志连载,后又着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

蒋百里和梁启超的这两本书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涉及面都很广,尤其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经学、哲学、史学、考古学、地理学、边疆史地学、金石学、文献学、历法、数学、佛学……

都被梁启超大气磅礴、逻辑清晰地编织在一起,被后世研究者奉为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被著名学者朱维铮赞为:“清学史的经典性名著。”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他的著作《明夷》中评价梁启超的这本书是: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出,中外学者再讨论清代学术,无论如何都很难溢出梁启超在这本小册子中所划定的范围,《清代学术概论》构建了清学史的叙事框架,确立了清学史的表达范式,这或许就是这本小书的大意义。

马勇在他的《明夷》这本书里,按照自己的理解梳理了一遍中国老辈专家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以及他自己的史学研究,介绍了章太炎、蒋廷黻、张荫麟、范文澜、胡绳等前辈从事史学研究的经历;

另外,这本书还介绍了马勇自己从事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可供相关专业的读者学习和借鉴。

发布于:河北省


史学研究()

About Me

Pretium lorem primis senectus habitasse lectus donec ultricies tortor adipiscing fusce morbi volutpat pellentesque consectetur risus curae malesuada dignissim lacus convallis massa mauris.